
2023年,中国楼市持续低迷,经历了长达两年的调整,房价下跌的趋势愈演愈烈。 九月份,一线城市虽然实施了“认房不认贷”政策,但二手房市场却出现了令人不安的景象:上海、北京、广州等地的二手房挂牌量激增,分别逼近20万套、19万套和13万套,预示着未来房价下行压力将进一步加大。 从四月开始,全国二手房挂牌量便持续攀升,六月全国13个重点城市的二手住宅挂牌量同比增长高达25%。 这背后,是炒房客们对未来楼市前景的悲观预期,纷纷选择抛售房产,落袋为安,导致市场供应骤增。
与此同时,开发商的困境也加剧了楼市的寒冬。恒大、碧桂园、富力等巨头相继爆雷,美元债券违约、申请破产的消息不绝于耳。 据资料显示,许多开发商负债率超过100%,烂尾楼项目大量涌现,严重打击了购房者的信心,楼市信心恢复之路更加漫长而艰辛。 开发商的持续爆雷,无疑给本已脆弱的市场雪上加霜。
展开剩余59%更令人担忧的是,房产税和“房东税”的潜在威胁正日益逼近。由于土地市场低迷,各地卖地收入大幅下降,开征房产税的呼声越来越高。 专家预测,一旦国内经济略有好转,房产税试点范围将迅速扩大,甚至可能在“十四五”期间全面开征。 这将显著提高炒房者的持房成本。 此外,一些城市酝酿开征“房东税”,对超过免税额度的出租房屋征税,进一步增加了投资性房产的持有成本。
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,经历三年疫情的冲击后,居民收入下降,失业率上升,购房能力普遍减弱,无力支撑高房价。 与此同时,改善型购房需求也变得更加理性,不再像过去那样盲目跟风。 这与央行二季度调查数据相符:倾向于“更多储蓄”的居民比例达58.0%,而倾向于“更多投资”的居民比例仅为17.5%,这表明民众的投资意愿明显下降,对楼市的信心不足。
综合以上种种迹象,中国楼市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。开发商爆雷、房产税及房东税的潜在风险、二手房挂牌量激增以及居民购房意愿下降等“坏消息”叠加,预示着房价下调的压力越来越大。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,建议普通购房者保持理性,谨慎决策,切勿盲目跟风,以免成为房价上涨二十余年后的“接盘侠”。 楼市风险依然存在,理性观望才是明智之举。
"
发布于:北京市一鼎盈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