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截至六月底,我国居民存款总额已达惊人的132.21万亿元人民币,若按14.1亿人口平均,每人存款高达9.4万元;若按三口之家计算,则平均每个家庭存款达到28.26万元。然而,最近银行工作人员的一番言论却引发热议:个人存款达到40万元,便超过了98%的家庭。此言论一出,立刻在网络上掀起波澜,许多网友纷纷表示质疑。
质疑声浪主要源于一个简单的现实:在二三线城市,一套普通住宅的售价往往远超40万元。因此,网友们认为,拥有40万元以上存款的家庭数量绝不止2%。 这种直觉并非毫无道理,毕竟房产是许多家庭的主要资产。但将房产与存款等同看待,则忽略了二者本质上的区别——房产属于固定资产,流动性极差。在当前楼市低迷的大环境下,即使挂牌数月,二手房也未必能够顺利成交。因此,仅凭房产价值推断存款水平,显然缺乏说服力。
权威数据为这场争论提供了更清晰的视角。根据权威机构的统计,我国仅有35%的家庭存款超过16万元,以此推算,存款超过20万元的家庭占比可能不到20%。 招商银行的数据进一步佐证了这一结论:我国2%的家庭拥有全国80%的存款,而剩余98%的家庭仅持有20%的存款。 可见,银行工作人员的言论,虽然看似耸人听闻,实则并非完全没有根据。
展开剩余64%那么,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我国绝大多数家庭存款未能达到40万元这一门槛呢? 这其中,因素错综复杂,绝非单一原因所能概括。
首先,高净值人群的投资偏好不容忽视。许多富裕家庭认为银行存款利率过低,更倾向于投资股票、基金、银行理财产品等高收益金融资产。 这些资金虽然并未直接体现在银行存款中,却实实在在构成了他们的财富储备,将这些资金纳入统计,无疑会大幅提升40万元存款以上家庭的占比。
其次,国民收入水平的制约不容小觑。绝大多数人的月收入徘徊在3000元至7000元之间,扣除衣食住行、子女教育及人情往来等必要支出后,每月能够结余的资金十分有限。即使一个三口之家精打细算,每年能存下4万元,积攒到40万元也需要10年时间。然而,这10年中,任何突发事件,如疾病或失业,都可能打破这漫长的储蓄计划。
此外,沉重的房贷压力也严重限制了居民的储蓄能力。在二三线城市,一套普通商品房动辄百万,高昂的首付往往掏空家庭积蓄,每月大部分收入都用于偿还房贷,剩余可支配收入只能勉强维持基本生活,几乎没有余力进行储蓄。数据显示,我国“房奴”数量已达2亿,居民贷款总额高达近39万亿元,这无疑是影响居民存款水平的重要因素。
最后,当代年轻人的消费观念也值得关注。与父辈相比,许多年轻人更倾向于超前消费,甚至依赖借贷来维持高消费水平。数据显示,我国1.75亿90后中,近90%背负债务,人均债务规模超过12.7万元。这意味着,相当一部分年轻人甚至需要不吃不喝18个月才能还清债务,银行存款自然难以积累。
总而言之,我国居民存款水平的现状,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,绝非单一因素所能解释。 对40万元存款这一数值的解读,也需要结合宏观经济环境、国民收入水平以及不同人群的消费和投资习惯进行综合考量。
"
发布于:上海市一鼎盈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